初入環保水處理行業,對于相關水質指標了解是基礎,這就必須要和我們的“老朋友”COD、BOD、氨氮神馬混熟,隨著后續學習的深入,水處理的相關知識都需夯實掌握。話說,入污水這一行,一些常用到的概念、原理還是要搞清楚,從業多年的水污師用較為通俗的文字性語言,就幾個點進行了分享,現做梳理。 1、COD、CODcr、BOD、BOD5差別 B/C比是BOD5比CODcr,B不是BOD。以實例來看,如好氧進水CODcr=1000mg/L,BOD5=400
mg/L,出水CODcr=100 mg/L,BOD5=20 mg/L。那么CODcr共去除900 mg/L,BOD5共去除不到400
mg/L。900-380 mg/L的CODcr怎么去除的? 1)BOD-BOD5那一部分被生化; 2)污泥吸附(低負荷下要忽略些)
這個BOD5還是BOD都很復雜,出口的一般不是進水中的那些,而是基質、菌類的相關產物;詳細的說比較復雜,理解一二就可以,而且zui主要的是認定不可降解的不會發生變化,其余的可能都是變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是沒有變化的,除去吸附等等之類的作用,無論是厭氧還是好氧SMP都是一樣的。 一般情況,污水處理的CODcr可以達標,BOD5是都達標的。 2、COD檢測方法的差別 嚴格規范的蒸餾法和快速消解法,以前者為準。操作中為了簡便想采取后者怎么辦?取同濃度范圍內的實測水樣做兩種方法的對比試驗,找到二者的近似關系。 偷懶法:同濃度范圍內實測水樣,蒸餾一小時和蒸餾兩小時,對比試驗,找關系。 3、關于溶解氧 好氧池中的溶解氧是曝氣設備供氧與有機物或無機物被活性微生物氧化或自然氧化兩種過程達到平衡之后的結果。或者可以說成曝氣供氧,發生生化或化學反應和散失兩個過程的殘余。所以曝氣池,控制溶氧2.0mg/L,只要設計與實際不差太多,就可以。 但是如果沒有持續的供氧,比如曝氣調節池的出水不在有氧氣供入(跌水曝氣之類的忽略),而有機物含量有比較高,碰巧還遇上可以利用氧的大量微生物(比如UASB污泥中的兼性細菌或者A池中的好氧細菌),那么殘留的那一個左右的DO顯然不是成百上千的COD的對手。 4、關于厭氧 厭氧是什么?是UASB?是A2/O一部分?是水解酸化?是消化池?其實厭氧是一種生化反應的條件,它不是厭氧工藝,是厭氧的工藝。為什么談到這個問題,歸根是有眾多諸如:XX厭氧和XX厭氧有什么差異,溶解氧應該控制多少的問題;在這之前則需要搞明白厭氧這個條件是針對誰的。厭氧反應,主體是有機物逐步轉化為甲烷和CO2的過程。
|